在课外小组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培养高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来源:www.lbj222.com
发布时间:2005-01-09
[中央电教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一、研究该课题的原因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和民族素质竞争的时代,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出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早在90年代初,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实践能力、创造思维、创新意识,越来越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的出现,给我们的教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我校的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高中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正是抓住此次机遇,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相信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我校是北京市示范高中校,全国电化教育实验学校,如果只是把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未免也太狭隘了。目前,由我校负责的中央电教馆"十五"教育技术规划课题——"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外小组活动中培养高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就是探讨信息技术在课外,甚至于学校之外的应用,拓展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应用空间。
对该课题进行研究,除了上面提到的拓展信息技术应用空间外,还有其他重要因素:
知识是学不完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学生今后参加工作之后,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去问老师;
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现在学生学的知识,尤其是一些计算机方面的软件,到他们工作的时候,或许早已被淘汰了;
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力。掌握了某方面的知识,但不一定有这方面的能力。这正如学生学习了好多公理、定理、定律,但让他们做题,却不一定会做一样。
面对上面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认为,学校不仅应该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也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主要是自学的能力,让他们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学以致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只有他们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在他们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根据时代要求、自己需要,主动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在今后激烈竞争中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这方面国内研究的很少,国外的STS教育思想,和这方面有些相关,都强调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过它们主要考虑的是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会一些系统的科学技能和方法",而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去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考虑得不够。如美国的《公众理解计划的化学教育》、英国的《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等。
本课题在相关理论指导下,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有计划、有目的的为他们设置系统、连贯的任务,借助信息技术,完成相关任务,达到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为我们的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以及信息技术使用、学生能力培养提供有价值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内容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内容不受教学大纲与教材制约,全部由课题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编、设计。布鲁纳曾指出:"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所设计的任务必须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觉到科学不是远离生活,而是就在我们身边;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情趣爱好,让学生感兴趣,把参与该课题实验研究当做一种乐趣,让他们在"玩"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获得新知;所设计的任务,必须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与年龄特征,不能太难,让学生望而却步,不能太易,让学生觉得根本就无需思考;所设计的任务必须具有系统性、连贯性,整个问题研究、解决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才能达到对学生能力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学生通过信息查询、处理、创新,相互学习,相互协作,自己设计完成相关实验、装置,甚至创造发明(学生需完成大的总共十多个任务),解决"声"、"光"、"电"的产生、相互转化等问题,进一步认识集"声"、"光"、"电"于一身的"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