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十五年_www.lbj222.com 老教协十五周年工作总结 (2)
来源:www.lbj222.com
发布时间:2008-11-11
4.鼓励老有所为,提升人生价值。
退休是在职工作的终点,也是老有所为的起点。越是失去的东西,越是渴望找回来。尤其是身体尚好,没有其它负担,有条件、有能力的退休人员,不仅自己愿意继续工作,而且家庭、单位都应该鼓励他们,为他们老有所为提供方便,老年群体更要千方百计支持他们。据不完全统计被学校返聘20余人,他们还站在三尺讲台继续耕耘,为青年教师听、评课,辅导师慧杯。受聘于外校20余人,仍在为校争光。在家辅导学生,在其他行业工作,无偿服务社区,为子女教育下一代等数十人,多数人还在老有所为。大家都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努力提升人生价值,都应该肯定,都值得赞扬。下面重点汇报如何办好分会的经济实体,以及分会是如何老有所为的。
分会成立时学校把小卖部交给老教协经营,张裕泰老师任经理,花甲之年登三轮车进货,翟简卿老师等十几名会员,先后热情为师生服务。爷爷奶奶站柜台,高级教师站柜台一时在校园传为佳话。五年中小卖部为老教协创收20余万元。
老教协成立一周年时,首届理事们努力争取,时任校领导把当年的校外培训部(后更名为艺科学校)送给老教协管理,并由老教协分会支配使用全部收入。此举为分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这在全区乃至全市都属创举,也是我分会各项工作高起点、高效益的基础。俗话说"事在人为",不是给只母鸡就下蛋。当年退休的朱培仁主任和在培训部任教的袁玉霞等老师们如获至宝,视为命根子。他们一年四季没有周末,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干就是14年。从接管时的几个班发展到现在的四十余个教学班,从一个学科发展到多个学科,从几名员工到近百名教职工,从只为本校直升到为社会培养人才,成为社会力量办学的大校。十几年来艺科学校自编了教材,培养了大批中、小学生,锻炼了青年教师,为数十名会员提供了发挥余热、老有所为的场所,为分会提供了近五百万元活动经费。饮水思源,没有党的老龄政策,没有时任校领导的英明举措,也就不会有这些老同志的用武之地。可以想象,在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再敬老的校长也拿不出数百万元用于老教协。在此,我们由衷地感谢学校领导,感谢为把培训部争取到老教协的首届理事们,感谢曾经为分会的实体奉献过以及还在努力工作的每位教职工!
十五年来,全体会员识大体,顾大局。大家民主选出的历届理事不负众望,他们站得高、看得远,把心思用在关心学校和老教协的发展上,把劲使在为老同志服务,关心下一代上。老教协除了组织自身的各项活动外,在坚持回报学校、回报社会方面形成"双向服务"的特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从一九九四起,每年"五四"和青年教师搞一次联谊活动,赠送《老教师寄语青年教师》等书籍,每新学年为新调入的老师召开一次讲传统的迎新会,每逢教师节为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师生颁发"金秋杯",计136人次。为患重症的师生捐款,连续三年资助三十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11000元),为初中部更换电脑,桌椅,安装空调改善办学条件投资上百万元,给学校赠钢琴、挂表,校庆赠送新款面包车。给学校党员赠送《邓选三卷》,为十二中办学集团每位在职人员送《北京人手册》等。每年捐赠区老教协五千元,我们为西柏坡希望小学捐款、捐学习用具,为抗洪救灾、抗击"非典"捐款三万余元。老年人有权利享受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但是,我们没有分光吃净,而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想着细水长流,老教协还有后来人。我们要力所能及回报学校,回报社会,形成了"双向服务"的特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每位老同志在老有所为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在银色大潮中体现着老一辈的高风亮节。
三、十五年的感悟
回顾十五年的历程,分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只要有评比的活动,我们就获得一、二等奖,每次都被评为市、区先进分会,学校被评为首批敬老文明模范校。回首往事我们思绪万千,感悟颇多。静心思考,有以下几点应该发扬:
1.争取领导支持
"家有一老,胜似一宝"。如今十二中180多个宝加在一起可谓名副其实的聚宝盆。精神上历届领导倍加呵护,带领全体师生尊老敬老。物质上从陶西平校长、方军燕书记领导的首届教代会决议的订一瓶奶,一本杂志,发展到如今享受在职老师一半的节日补贴(老教协补充另一半),近百万元的"敬老金"积累,学校迁到新址,最好的办公室分给老教协。现任的新班子对敬老工作认识更高,行动更具体,关心更到位了。领导支持是基础,领导越忙,老同志越要体谅他们,越要及时和领导沟通,取得共识。越要和学校同心同德,团结一致,没有学校的发展,就不可能有老教协的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