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bj222.com 名家讲堂系列报道之三_金海峰教谈“四书与君子人格培养”

来源:www.lbj222.com 发布时间:2009-12-17
  如果说唐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片,那么君子就是中华民族的人格形象。
  12月6日,长春大学金海峰教授应邀到www.lbj222.com 作了《如何培养君子》的专题讲座。从《四书》讲到"四大名著",从为人之道到君子人格,持续一天的讲座再次在校园引起强烈反响。
  在讲座的开篇,金海峰教授就提出了"每逢盛世,传统文化都会回到人们生活中来"的历史规律,通过举证史学和《易经》最能在传统回归的过程中首先引发人们兴趣的现象,分析了"史是用事实说话"而"经是用道理说话"的特点,从而指明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从文学入手。
  金老师指出,文学承载着"文以载道"的神圣使命,不可触的精神层面通过文学的表述,能够落实到可感的现实层面,使人便于理解和接受。以四大名著为例,它们就是四书五经乃至儒家文化精神的反射,只不过用小说故事将道理形象化、又将形象器物化。现场听众在这种独特的"道——形——器"的把握传统文化精髓之法的引领下,跟随金老师一起领悟了四大名著中隐含的儒家文化核心指向:君子之道,并寻出了一条当代人易知易感、可为可行的君子之道。
  在对于《三国演义》的分析中,金老师通过"大意失荆州"、"白帝城托孤"等案例评说,明确了作品中仁(刘备)、义(关羽)、智(诸葛亮)、勇(张飞)的人格形象;而对《水浒传》的赏读,金老师从"义"进行阐发,提炼出了梁山好汉"盗亦有道"中的浩然正气,他告诉大家,对国忠义、对事正义、对人仁义,才是舍生取义精神中的"义之实";金老师还认为,《红楼梦》也可以用儒家思想来解读,它所描写的人和事恰恰就是"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的经典案例。金老师这种超出男女之情的传统视角、而从社会大文化的角度来看待贾府兴衰及宝黛悲剧的思路,令听众感觉耳目一新。
  不仅以上三部名著的解说已经是别开生面,金老师对《西游记》的评述更是从细节悟真理,让听众看到了从前不曾关注到的深层世界。他首先从唐僧代表着儒家文化中的孝子、忠臣、义士的形象,讲到孙悟空、白龙马、沙僧、八戒四种形象分别为唐僧的心、意、性、情,并认为《西游记》就是将思想进行了形象化反映,并不简单是一部神魔小说,而是一部心态小说。比如,孙悟空最初的大闹天空到最后踏上西天取经路,这这正是一个人在追求成功之路上"闹心——修心——定心"的"成才"过程,由此他告诫大家:什么样的变化都没有人心的变化关键,即心态决定命运。而金老师更进一步说明,《西游记》以十万八千里的漫漫取经路,解答了人类自身文明进化的方向:尽力摆脱原始的动物性,而努力趋近于神性。在这种"兽——人——神"的发展过程中,就个人而言,一旦人的心魔强盛,就会沦为接近兽性的小人;而当人能够尽量多地抛弃掉动物性的弱点时,便可成为具有神性光辉的君子。
  在金老师看来,《三国演义》中歌颂的仁义智勇,《水浒传》中传达的舍生取义,《红楼梦》中反映的修身齐家,《西游记》中呼吁的诚意正心,无一不在体现着以四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精神要义,无一不是君子的构成要素。
  最后,金老师还指出,孝顺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是高等文明的独有,"对子女的爱护是生命本能,对老人的赡养才是文明"。他呼吁在座的青年学生:用对父母的关爱,来缓解父母对于生命终将走向终结的恐惧。而现场报以长久而热烈的掌声,来回应这场君子人格教育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