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见”说起:4个层次、8种境界带你“看见”学习
来源:www.lbj222.com
发布时间:2018-12-11
“看见”,学名“视觉”。从物理观点看,是从物体上发出或经物体反射的可见光,经透明介质传播进入人眼后,经人眼成像系统,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成像机理的环节多、过程复杂,使得正常人的这双“眼睛”对事物的观察通常会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移步换景,虚实莫辨;笔直的筷子,插入水中,看起来弯折了,环境和条件变化,曲直难分。
每个人对曾经经历过的事情,对面前存在事物“看到”的最终结果,归纳起来,可有效果上程度不同的下列四种层次。
看见
第一层次:感知到事物的存在,这是人的自然反映是生存本能的需要。
看清
第二层次:清晰事情的发生、发展态势,这依靠的是个体的习惯也需要付出毅力。
看懂
第三层次:弄清事件产生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这凭借的是能力,顺利实现有赖于素养。
看透
第四层次:洞悉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间关系,这即需要智慧又需要修炼。
我们看世界,从来就不只是用眼睛,更须用智慧与心灵。对各科知识的学习也是这样,怎样解决一些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看不懂”、“看不透”现象,儒学大师梁漱溟先生的深度、有效学习的“八层境界说”值得重视,现推荐给各位同学。
形成主见
第一层境界:形成主见。学习一个问题,不能只是听老师讲,从书上看,要用心独自地想,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真正的学习是从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开始的。想法是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是心得,亲切而有味。这就是“看见”学习内容的开始。
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
第二层境界: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有对学习内容的主见,才有你自己;再通过交流,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你感觉到种种冲突,种种矛盾,于是就不得不继续地用心思,花精力去揣摩,去推敲。
融汇贯通
第三层境界:融汇贯通。从此以后,对做题中出现的问题都不会轻易放过,对别人的言论,也加以注意。看到与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亲切;看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有不同,就非求解决不可;有隔膜,就非求了解不可。
知不足
第四层境界:知不足。用心之后,就知道要虚心了。自己当初一点见解之浮浅,不足以解决问题。学问的进步,不单是见解、方法的有进步,还表现在心思头脑锻炼得精密了,心气态度锻炼得谦虚了。虚心思密是求学的必要条件。
以简御繁
第五层境界:以简御繁。你见到问题情况越多,专研得愈深,这时候零碎的知识,片段的见解技巧都没有了;心里全是一贯的关于整个知识结构与方法的系统。到了这时候,才能以简御繁,才可以学问多而不觉得多。
运用自如
第六层境界:运用自如。知道不足,才会继续的积累,进行深度的挖掘,广泛的探究,经过感悟、提炼知识的简练表述,方法的运用过程自会明确清晰,真学问的人,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运用自如,加厚了“看懂”的内涵。
一览众山小
第七层境界:一览众山小。登上了“看懂”的台阶后,学问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将自己的见解主张与别人的交流比较,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因为自己从前也是这样,一切深、浅、精、粗的层次都体验经历过,那感觉确是充实,眼界通灵、自信满满、成熟在胸,恰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通透
第八层境界:通透。高屋建瓴,水到渠成,思精理熟之后,实现对知识的通透。才会在此基础上,产生更高层次的上位思考,叩问其存在的合理性,探究其存在的真实性,审视其意义与价值。用质疑的态度与批判的精神寻求新的突破与创新。
学习是一个积累、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付出、坚守、体验、享受的过程。需要用心专一,不能求雾里看花的风雅,也不能寻水中望月的情怀。
(本文摘自“国旗下讲话” 马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