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谣言、标题党和不良舆论导向?钱校学子在行动!

来源:www.lbj222.com 发布时间:2020-05-17
  信息时代,网络媒体传播的内容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为了吸引眼球,很多媒体喜欢夸大其辞,尤其是在标题上,往往哗众取宠,甚至和文章内容牛头不对马嘴,从而导致了标题党、谣言、舆论导向等问题。尤其是在近期疫情中,媒体上肆意传播的不正当消息的数量之多、影响之坏令人震惊。近期,www.lbj222.com 钱学森学校高一年级组的同学们对此进行了研究性学习,一起看看他们的学习内容吧!
 
\

 
研究背景

  2019到2020春运期间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此危急期间,大众传媒上出现了一些或虚假或夸张或借题蹭热度而歪曲事实和主题不符等不负责任的信息,据此将具体研究对象确定为其中的标题党、不良舆论导向和谣言这三个影响较严重的类型。那么,这些信息是如何大范围传播的呢?面对这些信息如何辨别呢?


谣言

 
\
  谣言具有拟真性,它的产生往往与社会的某种临界状态或者某些敏感的事情有紧密的关联,同时也与信息的透明度有直接关系。谣言开始容易停止难,而且会在传播的过程中被不断地加工。为什么会有大量的人传谣、信谣呢?

从心理方面讲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No.1  从众心理: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这会促使他采取与群体一致的行为。

No.2  恐慌心理:马斯洛需求理论中,越低层次的需要,所需心理力量就越强,关系到个体生存人会极度缺乏安全感,易导致逻辑思维判断能力下降,迷惑性主流信息分辨不清。

No.3  逆反心理(年轻人居多):通过问卷结果显示,此心理在00后,90后这样的年轻人占的比重较大。由于逆反的心态(心理感官需要)越禁止越想突破阈限。

No.4  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忽略个体。

No.5  自我保护(中老年居多):危机意识引导下,危险性信息会夺取高度注意。由于社会压力增加,为获安全感,更倾向于选择关注负面消息相信其真实度。

No.6  不负责的心理:网络世界同现实世界不一样,不对谣言本身过多的思考,肆意评价和传播。

  从认知上来看:人们在某一专业领域缺乏知识,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模式不一样、对语言也有一定误判性,易被谣言带跑。

 
\

面对谣言,有什么方法可以辨别或者应对呢?比较直接的方式有:

1、对于不确定的信息:不随意评论转发传播给他人,找相关专业人士辨别真假。
2、对于既定谣言:举报,评论澄清,转发辟谣,像此次疫情这样的大前提,网上搜索官方提供的举报邮箱,电话,并且举报。

可以作为预防的措施有:

1、关注官方的微博或公众号,从正规新闻渠道进行追踪。
2、增加知识面和生活常识。
3、前面提到的本质心理,要在生活中改变这些消极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了解其劣势,多积极且独立的思考问题,并养成一定的模式和习惯。


标题党

 
\

  标题党往往语言低俗,内容低俗、偷梁换柱、似是而非、故弄玄虚、夸大其词、危言耸听,罔顾公信、胡编乱造,文题不符、诅咒求转,烦不胜烦。人们之所以被标题党吸引,甚至转发传播,往往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心理方面

1、缺乏独立意识:标题通常以侧面烘托,他人感受为引子,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时易被吸引。

2、猎奇心理:对于编者夸张夸大的关键词往往一见就信,毫无抵抗力,对于明知道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还是要一探究竟。

知识方面

1、对于不符合逻辑和常识的标题分辨不清,意识模糊。

2、对吸引类关键词辨别不出。

  对于这类信息需要大家了解其惯用手段,如标题党的常用语和句式等,不因猎奇而盲目传播。

 
\

不良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是对社会舆论的错误评价和引导,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意向,从而控制人们不正当行为。而人们轻信这些信息的原因在于:

No.1不深入:对和自己无关的事人们缺乏思考其现象问题本质的能力,从表象入手不够理智,从道德的制高点盲目被不良的舆论导向所影响。

No.2知识不足 偏激心理: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

No.3不独立思考 没有原则:受他人的逻辑和言语影响较大,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没有原则的盲从。调查显示女性和未成年人盲从的比重较大。

No.4合理化影响:人在年幼时被灌输的基本的处世道理,长大了也难以被改变,这也是人们常常不假思索就相信并深以为然的原因,不良舆论导向以此作为理论支持点和基石,道德捆绑对人们的行为造成不良的控制。

为防止不良社会舆论操控,需要大家:

No.1要在生活中改变这些消极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了解其劣势,多加积极且独立的思考问题,并养成一定的模式和习惯。

No.2认识灰色地带,加强辨证性的思考,常问自己为什么,而不是本应该怎么样。

No.3思考行为后果从而限制自身冲动和被引导的不良行径。



 
研究意义

  通过大家的研究希望都可以擦亮眼睛,谨慎对待网络信息,不盲目信任,保持自我的清醒意识和端正的对待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网络信息中的智者,而不是没有思想的芦苇。
 
\




撰稿 | 牛叶梓
组员 | 宋子涵、陈紫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