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学,向未来

来源:www.lbj222.com 发布时间:2022-06-01
\

  为响应“中国科学院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同时丰富师生居家生活,5月份,www.lbj222.com 本部校区组织开展“爱科学,向未来”云科普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有非毕业年级共24个班、近千名学子。同学们参与到了包括中科院各研究所、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三十多所科研机构与高校的数十项科普活动中。一起来看看大十二学子的学习心得感悟吧!

  高一(4)班谢雨欣:5月21日至22日,我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科普活动。其中一场直播名为“伊犁植物园‘最美花季’邀您共赏”,我被深深吸引,便跟随中科院新疆生地所老师的脚步走进了这片天山脚下的福地。我曾去过许多次北京的植物园,但伊犁植物园与之截然不同。摄像头都装不下的一整座大山,竟全部都是“园”的内容。葱绿的一片从山脚直指天边,云层环绕在山与山之间,好似触手可及,让人毫不怀疑这是一座云中的园子。走进园内,世界五彩斑斓起来,在讲解中,我认识了许多曾叫不出名字的植物:比如有着巨大叶片的矛头牛蒡,可以进行特殊的光合作用;随处可见的萱草,也是良好的药用植物;景天科的八宝景天,有防辐射的作用;每天吃的小葱,竟然能开出像巨大蒲公英一样的花;只在歌词里听过的鲁冰花,我也首次一睹真容……短短一个多小时的直播,我恍若真地跨越山河,到了几千公里外的新疆伊犁,快要一个月的居家生活中,有这样一次精彩的体验,我感到无与伦比的满足。

  高一(6)班关璐泽:这一探秘海洋科学世界的科普直播,把我们和鲍鱼从美食的层面拉到科学的实验,相见时不再是口水直流,而是边思考边嘴馋。伴随着博主手上的动作愈加丰富,我心中的一个疑问也渐渐浮出水面:我为什么要在晚上看人家吃美食?当然,对鲍鱼解剖的种种现象,我也大为惊叹,很难想象我是抱着什么心态看完这个科普直播,留下了羡慕的口水。不登高山,不知天高也。不吃鲍鱼,不知味美也。“学得明明白白,吃得快快乐乐。”博主的轻快言辞正讲着内涵和知识,我们受益匪浅,能上像这种又好吃又好玩的课可谓是千载难逢。台上嘴未停,台下泪茫茫。我也渐渐了解了这个活动的真谛,知识是脑袋记,也渐渐刻到记忆中,曾几何时,我也羡慕过知识的可贵,渴望美食的刺激。

  高一(7)班刘智美:我观看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讲座《火箭的演化和未来》。周炳红教授介绍了最早的火箭、最早的载人火箭、火箭工程实用、经济复用、未来梦想等几大板块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火箭的演化史以及揭密了火箭工程的奥秘等等。在现在的高科技时代,火箭为人类作出了许多贡献,用途也很广泛,所以火箭研究无疑是重要的一环,虽然火箭研究对于现在还是学生的我们距离有些遥远,但是通过这些讲座,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火箭,走近了火箭研究。“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为青少年的我们要砥砺前行,努力为航天事业尽一份力。

  高一(8)班梁辛夷: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短期的历史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在我初二的时候,因为一本书勾起了我对心理学的兴趣,并坚定想学习这一学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本来浓厚的兴趣逐渐减弱。而本次讲座对我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我重拾对心理学的激情,让我再次明确人生的目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办的此次线上讲座带领我们参观了这所院校,以及最近在办的展览。展览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对外开放,但是通过“云游”展厅,我看到了许多有趣的展品。或许我未来不会去到这所院校,但是通过这些学长学姐分享的学习经历,我感受到了他们对心理学的激情,我相信我们国家的心理学建设一定会越走越好。最后,由陈祉妍女士给我们分享了一些心理学知识,为此次线上讲座做了结尾。

  高二(1)班李屹萌:近期新冠疫情在北京再次袭来,所以在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我聆听了以“常见的传染病,如何避免‘中招’?”为主题的讲座。该讲座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老师为我们讲解了病毒的结构、病毒与细菌的区别、为何病毒感染难以防控以及日常防控方法。第二部分,一位在p4实验室工作的科研人员为我们介绍了在p4实验室工作时穿的工作服,并解答了有关工作服换气功能,在工作服中操作的灵活性和工作服的价格等问题。第三部分,主持人带我们走进生物研究所,研究所内的工作人员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实验仪器以及实验目的。接着又为我们展示了完整的实验流程。在实验中检测了多种细胞、病毒的结构,也使我们了解了病毒侵染细胞的过程和核酸检测的原理。今天的讲座不仅使我对病毒和传染病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亲眼见到了生物实验室内的工作环境,让我收获颇丰。

  高二(2)班周子牧:2022年5月21日,我在线上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活动,我选择的是由苏州医工所带来的“医工战疫”课程。在课程中,两位授课教师为我们介绍了医工所的基本概况,以及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的科研成果。苏州医工所不忘初心,以科技攻关助力抗疫大局。他们组织了攻关团队如火如荼地开展相关技术攻关。他们研发了手持式核酸即时检验仪、“超高通量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等,他们研发的核心原料酶性能达到国际标杆产品水平,不仅可以配套自主研发的分子诊断试剂及设备,还形成一体化的核酸检测解决方案,牢牢把核心技术攥在自己的手里,用实际行动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践行使命、彰显担当。

  高二(4)班蔡静轩:这个周末,我通过中科院公众科学日活动云游了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和冷湖观测基地,并聆听了天文科普报告。首先,在兴隆观测基地的展厅中,我在教授热情生动的讲解下,由观测基地的立体地图到一个个天文望远镜的模型,我纵观到了中国天文由古至今的历史与发展。接着到兴隆观测基地的南山梁的公共天文台,伴随着屋顶的移开,天文器械展现在了我的面前。虽然天公不作美,然而一个火红的太阳图像还是呈现了出来。日珥,色球层等课本上的词变成了动态的图像印在我的脑海。我惊讶于原来天文观测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用科学研究拉近了人类与天体的距离,更让他们走进了大众的视野。“爱天文,向宇宙”,国家和时代带给了我们良好的基础环境,便捷了人们的学习,我们应利用好身边的资源,积极探索,发展对科学的热情,让科学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内心。

  高二(9)班田芸溪: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不同放线菌形成不同形态的菌落。培养基底部呈现不同颜色,表明形成不同化学物质。为了促进菌落形成化学物质或形成我们需要的化学物质,我们可以对放线菌的DNA进行编辑(限制酶进行剪切,“装载”到质粒上),然后再进行表达。听到这里,我特别兴奋(因为生物讲过!!!)。然后选用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过滤。最后得到我们想要的化学物质。根据培养基孔旁产生的抑菌圈的直径来判断效果如何。(听到这熟悉的内容,我想到了自己做过的生物实验题……)还有这里,微生物的液氮保存和冷冻保存。通过创造低温,无氧条件,抑制微生物的生物活性,使微生物可以进行长期保存。(这次期中考试还考到了4℃冷藏无法进行培养基微生物的长期保存,现在学到可以实现的方法了!!!)总的来说,这次直播课让我了解到了学习过的生物和化学知识是怎样应用到开发新药物的实际过程中去的,让我对自己的生物和化学学习充满了兴趣,增加了继续学习下去的信心,受益匪浅。


  高二(10)班袁雨菲:本次科普活动分为“‘云游’中科院,带你走近中科院”和“科普讲座”两部分内容。我在这次活动中跟着主持人的步伐,看到了“给太阳拍照的摄影师‘太阳X射线极紫外成像仪’”、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单细胞精准分选仪等科技仪器,游览了“赤子丹心 中华之光”主题教育展馆,还与主持人一起回顾中国科技道路,品味科学精神。随后,我还参与科普讲座,聆听了题为《显示屏背后的秘密》和《大口径光学望远镜发展历程》的讲座,了解了前沿科学发展,通过观看稀土的介绍视频,感受稀土资源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在这次“爱科学 向未来”的活动中我享受了一场科普的盛宴,点亮了自己的科技梦想。我积极广泛参与本次科普活动,在活动中大开眼界,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感受到了科学家伟大的探索钻研精神,受益匪浅。

  此次活动在丰富同学们居家生活的同时,还从不同专业角度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当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撰稿丨逄欣

延伸阅读

05·162007